摇篮曲教学反思15篇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,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,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!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摇篮曲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摇篮曲教学反思1《唱给妈妈的摇篮曲》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,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,所以教学中,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。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,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,了解父母的辛苦。
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爱。可以把这种感情放到表现歌曲当中去。总体来看整节课完成是比较好。首先我给大家欣赏妈妈唱给孩子的一首轻柔、优美的《摇篮曲》来体现出妈妈对孩子的爱,然后以孩子用歌声来表达感谢妈妈的爱,引出一首唱给《妈妈的摇篮曲》来导入歌曲。
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,我引导学生听歌曲并说出歌曲的情绪,声音,速度,在进行教学时把握歌曲深情、轻柔、宁静的基本情绪,启发学生仿佛妈妈就在你的面前。合理的想象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。
摇篮曲教学反思2《唱给妈妈的摇篮曲》由四个乐句构成,曲调优美、抒情。歌词寓意深刻,它通过一个平日的生活侧面,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。
为了充分表达孩子对妈妈的深爱之情,上节课学会歌曲后我就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--回去后,把《唱给妈妈的摇篮曲》唱给妈妈听,并让妈妈做评价,这节课反馈。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活动,反馈也不错。有的妈妈说:唱得不错,还需努力;有的还说:听过孩子唱给我的歌,非常感动,孩子懂事了,真的长大了。有的家长听了孩子唱的歌后,都留下了眼泪。到这里,这个环节应该结束了,这时一个孩子小声地问了一句:“老师,你给你妈妈唱这首歌听了吗?”我一下愣住了,教室里也安静极了,当我回过神后,赶紧回答说:“我很幸运,我的老母亲已经93岁的高龄了,本周末回老家我也把这首歌唱给她老人家听”。话音刚落,孩子们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,掌声刚停,又有一个孩子问:“老师,是不是你经常唱歌给你妈妈听,所以她才这么高寿啊”!我连忙点头说:“是,是,是”!这时,我的心跳加速,脸颊发热,我真的愧对我的老母亲和学生们对我的期盼。
课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:是啊,我工作快30年了,从来没有唱歌给我的父母亲听过,老父亲是听不到了,但我有机会唱给老母亲听。感谢孩子们的提醒,我也能够为我的妈妈唱首歌。
摇篮曲教学反思3本课的魂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营造一种温馨、祥和的氛围,引导学生用情学用情唱。
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,是不太容易回忆起儿时躺在摇篮里、躺在妈妈怀里的感觉了,所以在一开始导入新课时,我特别注重音乐情景的创设,希望能让学生一下就能融入到这一节课中来。并能希望将这种安宁、温馨的气氛,贯穿于整节之中。另外,在我的导语中还说道“你们想不想为妈妈唱上一首《摇篮曲》,让她睡一个好觉?”其实,这一导语不但是顺利的过度到下一个新授环节,还与拓展部分“简单的改变两个地方的歌词,成为一首献给妈妈的《摇篮曲》”相互联系。使整节课前后呼应比较连贯。
在新授的第二次聆听中,我要求学生跟着音乐,把躺在妈妈怀里、躺在摇篮里的那种感觉,用动作表现出来。其实律动教学在六年级的日常教学是不太用的,而且学生也不是很喜欢,不太愿意去动。但是我这一环节的设计,一是为了让学生多一次聆听来感受歌曲;二是为了通过动作的变化,让学生感受两个乐段的不同。
在难点前倚音的解决中,从唱谱到唱词一直都有问题。在唱谱时我采用听唱法教学,有同学会唱的就让小老师教一教。在歌词教唱时,由于第一段歌词有两个“快”,所以把原来的难点更复杂化了。在试教中,我是问学生“第一个“快”唱几拍?唱几个音?第二个“快”唱几拍?唱几个音?”。然后再让学生跟我小哑巴唱再到轻声唱。但是这样的效果不太好在后面巩固的时候问题还是存在,所以我进行了改变。通过聆听我演唱难点,然后在寻找第一个“快”唱几个音?第二个“快”唱几个音?这样学生聆听的注意力就更为的集中了,也可以很自然的增加了聆听的次数。
在歌曲情感处理中,我是主要通过自己的演唱和动作,提醒学生歌曲的两个乐段。同时我的演唱也可以节省时间,因为播放音乐的话一下子就是两段。另外更加的突出两个乐段的变化。以便学生的寻找和演唱。因为这首歌本身的两个乐段变化不是很大,所以学生在演唱时也不是非常的明显。但能感觉到学生还是去这样努力去做了。
课堂拓展我主要设计了两个:一、中外《摇篮曲》的对比,寻找异同。让学生增长了音乐知识,开拓了眼界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,应该加入适当的课外知识,来充实课堂。二、通过最少、最简单的改动,使学生能够体会妈妈的爱,同时也作为学生献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。
摇篮曲教学反思4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、好动、较调皮的特点,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,还处于未知阶段,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,因此,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、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、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。通过这堂课的实践,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:
1、教学中,我用优美的语言、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“宁静的夜晚”的美妙情境。首先聆听音乐,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。不光是听觉,而且学生跟着音乐“摇”起来,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。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。然后教师以亲切、动听的语言,情真意切的语感,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,回忆起那甜甜的,温暖的怀抱,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,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,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,感受静静的夜,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。
2、多种方式聆听,启发深层体验。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,离开了听觉思维,音乐就失去了意义。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、培养聆听时的习惯、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,成了要解决的重点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,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。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,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,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,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、速度、旋律等音乐元素,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。在本课教学中,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,听音乐回忆、听音乐律动、听教师范唱等等,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“夜”中,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,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,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、温暖的怀抱。
3、“动情”--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。
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--从生理到心理,从内容到形式,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,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--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,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,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、身体 ……此处隐藏9872个字……习音乐的快乐,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。新《标准》中提到: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,师生互动,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。本节课教师就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,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,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。
听,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,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,因而要从听入手,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、熟悉音乐的旋律,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,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。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,引导学生从唱、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。所以,从课的开始到结束,听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。
学生的想象力丰富,他们投入地学习、专注地思考、动情地回答,非常感动。在这一课里,我从情感体验入手,引领学生尽快入境。在此基础上,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,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,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,使学生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,理解了歌曲的意境。通过学唱歌曲,感受到了乐曲理不清,斩不断的母爱之情。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,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。课堂中我力求对学生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,营造一个平等、民主、和谐的母爱关系,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。
本教学活动中,基本实施程序是:
利用音乐渲染、语言描绘、多媒体展示等,创设情景――学生听音乐、唱歌、表演等,参与活动――学生领悟母子情深,情感体验内化。
运用音乐、语言、多媒体等,创设生动的情景,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,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,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,培养学生感受美、欣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
摇篮曲教学反思15教学目标:
1、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《摇篮曲》
2、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
教学重点、难点:
识谱、歌曲中出现的装饰音节奏。
了解勃拉姆斯《摇篮曲》的特点,能够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,感受它所表达的情绪。
教学过程:
一、组织教学导入新课
1.引入,发声练习《摇篮曲》
教师: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,首先请大家听老师弹奏一段旋律,这段旋律大家熟悉吗?
123 ︳321︳1321︳2-︳123︳321︳1322︳1-‖
Lulululululululu
学生回答
教师:下面请跟老师一起用lu来练习。注意你们的气息要连贯,演唱姿势要正确。
(从简单的摇篮曲引申到发声练习)
.聆听东北《摇篮曲》的片段
教师: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首中国东北的摇篮曲片段,后请大家在黑板上选择出相应的词语表达它的速度和情绪。(在黑板上板书速度和情绪的词语供学生选择)。并跟随音乐做做动作,妈妈哄小宝宝的样子。
(播放歌曲东北《摇篮曲》的片段)
教师:欣赏完了两首摇篮曲,我们是不是了解了一些摇篮曲的特点呢?
学生:
教师:大家说的非常好。刚才我们听的是我国东北《摇篮曲》,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外国的《摇篮曲》,这首摇篮曲是由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的。
请大家翻到书的25页,看看舒伯特特的小故事,了解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生平简介。(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看书)
教师:他一生创作了14部歌剧、9部交响曲、100多首合唱曲、567首歌曲,他的朋友说,他把看到的都写成了歌,有时候,一个早晨就写5-6首。而且大部分歌曲成为经典作品,还有些作品,在民间广为传唱。由于他丰富的创作,
所以人们也称他为“歌曲之王。”
8、聆听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勃拉姆斯《摇篮曲》。(学生安静的用心倾听。)
①教师轻声问:你们注意到老师用怎样的感情来唱摇篮曲吗?
②学生们概括:抒情的、温柔的等等。
9、师:让我们闭上眼睛,随着音乐感受摇篮曲的速度和强弱。
学生再次聆听勃拉姆斯《摇篮曲》。
10、师问:你们能感受到音乐的速度怎样吗?请用你认为合适的速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。教师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。
学生轻声跟琴歌唱。
教师弹奏旋律,学生歌唱并体验。
12、教师播放莫扎特的《摇篮曲》,使学生从三拍子和六拍子的摇篮曲音乐当中感受到摇篮摇摆的律动。(进一步体会摇篮曲的音乐特色。)
13、师问:你们注意到歌曲是在什么拍子起拍吗?这样对表现歌曲情绪有什么好处?
(教师边范唱边用指挥手势启发学生感受音乐。)
学生讨论、总结:作品每句从第三拍弱拍起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。
教案《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《摇篮曲》教案及教学反思》来自网!/JiaoAn/YinYueJAX/87740.html
14、请同学们总结摇篮曲的音乐特点:
①:抒情的、温柔的、宁静的
②:速度较慢的
③:歌词具有叙述性
15、学生结合摇篮曲音乐的特点随琴有感情的歌唱。
课堂拓展
1、导入:刚才我们唱外国的《摇篮曲》,其实《摇篮曲》我们中国也有,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,感受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?
(不同点: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,旋律舒展、大方;后者通过环境描述进行含蓄的表达,曲调极富中国民族特色。)
2、师小结:它们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——母亲对子女的爱,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。
3、再次聆听中国的《摇篮曲》,请学生轻声哼唱。
4、舒伯特的《摇篮曲》我们已经学会了,能不能改变里面的歌词,成为一首《献给妈妈的摇篮曲》呢?(学生小组合作)
5、选择2——3首进行展示。
(五)、小结
让我们回到家为妈妈唱上一首自己创作的《摇篮曲》吧!那将是妈妈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,也能为妈妈减少一些疲劳,安心地入睡。
教学反思:
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,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。因而在欣赏教学中,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,张开想象的翅膀,在广泛的时间、空间里遨游,用心去感受、体验音乐的美。在欣赏课《摇篮曲》中,我是这样设计的:通过情感导入、体验音乐、参与音乐、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欣赏两首中外不同的《摇篮曲》,体会这一体裁的美好意境和情绪,感受到普天下最平凡、最伟大无私的母爱,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和分析,概括总结出《摇篮曲》的特点。
一般来说,音乐有打动自己、感动别人的作用,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。在这节课上,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,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,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。我认为一个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,还要以情感感人,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地淋漓尽致,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,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,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。
文档为doc格式